到卫辉去!
7月26日上午10时,望着医院不断上涨的水势和到处漂浮的医疗垃圾,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窦启锋陷入沉思,近3000名病患怎么办?
“立即转移,刻不容缓!”新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作出决定。
到卫辉去!
转移病患信息发出后,各方救援力量立即动员起来。“涌”向卫辉的救援车辆,一度造成卫辉交通堵塞。
医院内,病患为早点转移,一个排队顺序有误很快会引起争端。高速口,救援队为早日进入,一个前后顺序不对也会引起不满的喇叭声。
到卫辉去!
最关键的是要控制现场秩序。上午6时,新乡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集结,新乡市公安局情指快反处置中心队伍集结,新乡市延津县公安局党员突击队集结,迅速向卫辉增援。
冲锋舟穿梭,激起层层波浪。铲车轰鸣,在深水中冒着浓浓黑烟。此时的卫辉,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增援途中,新乡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刘志远和延津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岳凤芹思路不谋而合,留部分警力疏导交通,率突击队火速挺进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民警的身影。
近3000名病患,医院正常运转时,对外界而言只是一个数字。此时,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急需救援的病患,还有超过这个数字的家属及看护。
“不要着急,都会被转运走!”岳凤芹和战友们对争抢位置的病患一个又一个展开劝导。
“重病患者排外边,轻症患者排里边。”手拉手,肩并肩,在刘志远的指挥下,特警队员在住院部一楼大厅外拉起一道“人墙”。
“我喊一二,大家一起抬!”“一,二,抬!”
断电,电梯停运,楼上的重病患者怎么办?“那就爬楼!”增援到达现场的民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个土办法。
得到指令后,6人一队或10人一队,民警立即在23层的住院楼上下奔波,每一层楼40余个台阶。
断电,甚至连应急照明都没了。得不到采光的步梯楼道中,民警只能用手电照明。
19楼,12楼,6楼……只要一个求助电话,或者一声请求,刚弯腰准备坐下休息的民警,像弹簧一样弹起来,义无反顾奔向重症病人病房。
“感谢你们!”一位腰部摔伤的病人被转移时,双手合十,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嘴里不断念叨着感谢。
“放心,都能走!”看到一位等待转移的尿毒症患者,不停地抹眼泪,民警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说。
几趟下来,特警队员龚胤祯累得干呕,仰起脖子,猛灌了几口矿泉水。几趟下来,民警的黑色短袖,全都被汗水浸透。
大厅内,很多患者眼圈红了,哽咽了。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人民警察就陪在他们身边。
一个,两个,三个……稳定住现场后,岳凤芹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向外转移病患任务中。
大小橡皮艇,各种冲锋舟,在积水的街道上川流不息。铲车上,能放脚的地方都站满了人。铲车背后,有的还拖着一至两艘载满人的橡皮艇。
哨声,加油声,致谢声,在26日的卫辉城区此起彼伏。
“噗通!”转移病患途中,岳凤芹跳入水中,深水直接没到了岳凤芹的脖子。
原来,距离岳凤芹最近的一个冲锋舟发生倾覆,10余人全部落水。惊慌失措的孕妇,托举着刚出生婴儿的护士,行动不便的老人……
周边救援人员见状,纷纷跳下去参与营救,落水人员迅速被救起。
“加油!好样的!”公安民警往返救援途中,不时有对向过来的志愿者向民警竖起大拇指。
在救援船入水处,志愿者们经常会为谁先进去争得面红耳赤,只为多跑一趟,多救一人。
为了尽快将病患转移到安全区域,很多民警连续作战,中间连吃饭的时间都不舍得停下脚步。
晚上8时,经过各方救援力量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近3000名病患除小部分还滞留在医院内,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安全区域。
完成病患转移任务后,民警返回途中,很多当地志愿者跑过来,拉住民警的手,“要水吗?一定要吃点饭,免费,新乡人民感谢你们啊”!
来源:中国警察网
- 上一篇:奥林匹克精神,永不落幕!
- 下一篇:新乡告急,救援“航母”来了!
